作者:深探 Research
來源:北大縱橫
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低開低走。三大股指以綠盤收官。受到肺炎疫情的影響,加上春節因素資金無心戀戰,市場避險情緒升溫,拋壓加劇導致指數大跌。
港股亦出現接連跳水。而港股下跌的根本原因還是擔心肺炎對經濟帶來影響,并帶來原油等需求不振。
毫無疑問,這只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黑天鵝已經來了。陰影之下,人民的生活已經受到廣泛影響,更進一步的經濟領域也陸續出現各種反應。
翻看歷史,2020年的武漢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有很多相似之處,我們也試圖通過回顧分析十七年前的非典時期找尋當下經濟將如何被影響,宏觀與行業會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疫病走向何方?
非典對市場的影響更偏重于短期的情緒
根據公開資料,非典疫情發生于2002年11月16日,并于2003年6月24日基本結束,其中4月15日—6月24日是非典疫情達到高峰的時期,疫情時間跨度約為8個月。當時的幾個階段性標志事件如下:
2002年11月16日,廣東省順德市發生非典疫情。
2003年2月份的春運進一步推動了疫情在全國范圍內擴散。
2003年3月北京發現首例非典病例。
2003年4月16日世衛組織宣布,非典病毒已確認,并正式命名為SARS病毒。
2003年4月20日,北京非典確診病例由前一日的37例暴增至339例。同日,衛生部宣布對疫情的公布頻率由“五天一次”更改為“每天一次”,當日,北京多所高校及中小學宣布停課。
2003年4月21日,國務院宣布取消當年“五一”假期。
2003年5月15日,小湯山定點醫院首批7名患者康復出院。5月22日,北京首批高三學生復課,6月1日,北京高校首批應屆畢業生返校。
2003年6月2日,北京疫情統計首次出現三個零——即直接確診病例為0、疑似轉確診病例為0、死亡人數為0。2003年6月13日,世衛組織宣布解除對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和天津市的旅游警告。6月24日,世衛組織宣布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時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排除。
下圖是非典期間上證綜指走勢與標志性事件。
可以看出,在非典疫情發生的整個區間上證綜指整體上呈現上漲態勢。同時,疫情加劇的利空消息確實會在短期內給市場造成下跌壓力,但大勢下跌所持續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周,此后,市場往往會再次反彈,即使是在4月15日-4月20日各類負面新聞的沖擊下,市場持續下跌時間段也不超過兩周,此后便重新開始反彈。
細化到非典高峰期(4月15日—6月24日)如圖可見這個階段的下跌分為兩個階段:
4月15日-5月30日是市場恐慌性下跌和超跌反彈階段;
6月1日大勢重新開始下行,但此后發生的都是有關疫情得到緩解的好消息,這樣一個大勢下行或與非典疫情造成的情緒擾動并無直接關系。
簡單總結一下,非典對市場的影響更偏重于短期的情緒影響,并不是決定市場大勢的決定因素。
一、疫情后第三產業恢復時間相對更長
從細分行業看,政策經濟周期上行階段的行業表現沒有受到影響,汽車、銀行、非銀金融和鋼鐵行業領跑市場。相反是非典概念的生物醫藥行業在非典疫情的全區間內僅獲得了4.32%的漲幅,在 28 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8。
這說明非典疫情帶來的負面消息無法從根本上扭轉市場走勢,也無法導致基本面強勢的行業轉變為跑輸大勢,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非典此類負面消息雖然會通過情緒對市場產生較快的影響,但其影響效果可能也是有限的。
來看下非典“信息期”和“高峰期”的行業情況:
前期信息傳播期,股市最初因疫情消息而下跌,醫藥生物板塊能夠取得超額收益,且絕對收益為正值,但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醫藥生物股票開始補跌,最后在高峰期,醫藥生物板塊雖仍能夠取得超額收益,但其絕對收益已經變成了負值,且其收益率排名由下跌初期的第二位下跌到了第四位。
這說明,非典作為短期負面消息,其對醫藥生物板塊的正向提振效應也偏短期,即疫情消息可以在短期內使得醫藥股獲得超額收益,但對醫藥生物板塊的中長期影響有限,隨著疫情被控制,醫藥生物板塊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補跌。
這樣看來,最近幾天醫藥概念股的股價波動也就可以理解了。
值得注意的是,和2003年相比,服業務占經濟的比重明顯上升。我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比2003年提升了20多個百分點,因此疫情影響不容小視。根據非典經驗,疫情尾聲第二產業增長將迅速恢復,第三產業的恢復時間相對更長。
第二產業恢復較快,第三產業恢復較慢
二、它們受疫情影響最大
分行業看,第三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主要包括:交運、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其他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眾屬性。值得注意的是,批發和零售業反而逆勢加速增長,可能與疫情高發期居民大量購買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關。
非典疫情對消費沖擊較大,但疫情后恢復也很快
數據顯示,在2003年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增速降低2.7pcts至9.1%;國內旅游人數同比增速驟減 13pcts至-0.9%;全國星級飯店出租率同比降4.01pcts至56.14%,越是高星級酒店下跌幅度越大。
而當年社服類上市公司38%的企業在Q1和86%的企業在Q2的營收和凈利潤呈負增長,特別是Q2大部分企業的收入和業績增速轉負,至Q3有63%的企業的營收仍處于下滑階段,但是86%的企業在Q3-Q4的營收降幅收窄甚至由負轉正,或同比增速大幅加快。可以看出即使疫情結束,后續負面影響還會持續 1-2個季度。
而疫情發酵期間對民航鐵路客運負面影響明顯,疫情結束后需求集中釋放。數據顯示,2003 年二季度民航旅客周轉量同比下降 47%。隨著危機解除,民航旅客周轉量增速才開始恢復。而到了2004年,非典抑制的需求爆發,上市航司、機場收入大幅提升。民航總局統計,2004 年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1586 億元,比上年增長42.7%,全年盈利87億元,較上年減虧增利114億元。
在文化傳媒板塊,昨天中午的2個小時內,春節檔七部影片全部撤檔。
真是為傳媒板塊捏把汗。好不容易熬過了稅務風波,已到政策底,行業也出清得差不多了,將到基本面底部,如今這一波疫情,生生沖擊了行業。
不過,這對于互聯網相關替代娛樂是個利好。
春節檔部分影片
相比A股,港股各行業的表現和疫情關聯更明顯。
消費行業,尤其是其中的零售、社服等行業,在前期持續萎靡的情況下進一步遭受重挫。香港的零售總額在2003年上半年同比下滑6.74%,而2002年的同期則是下滑-4.73%。恒生工商業類指數截至4月最低點較 2002 年底下跌 13.8%。
疫情所引發的商業凋敝也影響了商鋪和寫字樓房租,進而開始壓制其售價,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在 2003年內再度加速下跌。中原地產指數在 2003 年 5月創下其歷史低點紀錄。恒生地產類指數在2003年1-4月期間下跌19.29%,是港股藍籌中跌幅最大的板塊。
不過,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港股市場由于前期的低迷表現和后期政策扶持在經濟和金融市場上帶來的迅速轉折,其表現相對好于同期的A股市場。
2003年港股恒生指數走勢 另外,還有一些2003年的指標可以給我們作為參考,并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信心:
從出口金額(美元計價)的累計同比來看,2003 年全國范圍內的商品出口并未受到疫情的顯著影響,全年累計增速始終在 32%-35%之間窄幅波動。
非典疫情對通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PPI 和非食品 CPI 中的醫療保健項目,對食品CPI 和其他非食品 CPI 項目的影響不大。
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 2003年5月份出現明顯的下滑,6-8月份在底部震蕩,但隨著疫情消退,經濟回暖,國債收益率明顯反彈。
三、不確定性
盡管這波疫情與2003年的節奏大體類似,但宏觀經濟層面的背景差異仍不容忽視,這些不同或許會引導趨勢走向某些當下無法預料的結果。
武漢同濟醫院發熱門診圖源:騰訊新聞大楚網 當年受中國“入世”、房地產市場過熱等因素影響,2002-2003 年國內正處于一輪經濟短周期的上升期,經濟增長勢頭整體向好。而2003年“非典”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當年的二季度,“非典”的出現并沒有中斷當時經濟的上升趨勢。隨著2003年6月之后疫情迅速緩解,消費迎來V型反彈,經濟增速在2003年第二季度明顯放緩之后,自當年三季度起再度進入高速增長通道。
但這次大背景不太一樣,2020年中國經濟本身就面臨增速壓力。這也是為什么諸多分析師都認為疫情可能加大國內經濟和政策不確定性。
中泰證券認為,這輪新型肺炎爆發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而且現在還很難說會不會惡化。不過,從概率的角度看,危害度相對還是有限的,如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推遲了把武漢事件界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時間。從最壞的評估看,疫情對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至多也就一整年了。而由于我國財政、貨幣政策的應變能力較強,估計會適度增加財政赤字率,加大貨幣寬松力度。
華泰證券認為,疫情的出現,一方面降低了旅游、餐飲、娛樂等消費活動,另一方面商務、生產活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包括房地產銷量也會受到較大沖擊。由此產生的就業壓力也會有所上升并進而對消費等產生沖擊。不過,購房等需求在疫情結束后壓抑的需求反而會更快釋放,影響的更多是節奏。
而回顧2003年,宏觀政策層面也確實有所動作,4月開始全面出臺防控“非典”疫情的政策:貨幣政策在總量上要求保持信貸合理增長,對醫療、醫藥等資金需求給予支持,對疫情較重地區給予傾斜;財政政策上減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政府性基金和稅收(餐飲、旅店、旅游、娛樂、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出租汽車等)。
伴隨疫情的變化,不排除2020年也會有相關政策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