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征戰四十年,并購、重組、資本運作對夏朝嘉來說游刃有余,而禾嘉也借此拓展了不少商業版圖。但這樣一位資本市場的元老,20年前,也栽過“跟頭”。如何憑借信念與擔當渡過收購危機?禾嘉集團收購四川飛球集團正是一個典型案例。
1997年,當時的禾嘉已經在A股上市,實業出身的夏朝嘉懷抱實業報國的家國情懷,希望能夠有找到投資實業的機會。
此時,國有企業改制已經鋪開來,因為連年虧損,當地政府急于為四川飛球集團這個老三線企業謀求出路。一份收購可行性報告就這樣送到了夏朝嘉手里。
“飛球”牌曾經是中國閥門界響當當的大名牌,被稱之為“中國球王”,夏朝嘉心動了。基于報告中的數據、政府的積極溝通,禾嘉股份在1998年8月掛出公告全資收購了四川飛球集團的股權。
然而,夏朝嘉的第一次收購,給他好好地上了一堂“課”。收購完第三天,廠里就傳來消息說沒錢發工資了,夏朝嘉從成都緊急撥款300萬現金暫時補上了。三個月后,已經花完了從公司調入的3000萬資金。夏朝嘉開始著手查四川飛球集團的賬本,可越翻賬本夏朝嘉臉色越沉,到最后“心都涼了”。
原來,之前收到的那份報告很多數據都不真實。6000多員工中有700多名是大集體員工,總資產3.2億元,注明的債務就有2.3億,剩下9000萬是土地評估價值。此外,還有大量的隱性債務。在債務中,最 低的利息為7.8%,最 高的達到了20%。企業每個月的收入僅能把當月利息還完。
進一步深入分析四川飛球集團的情況后,公司不少人對這筆收購提出了異議。現任飛球公司總經理的樊平就是其中的一位。樊平認為,首先公司所處的地理位置就不好,不具備一個生產性企業所應有的條件。其次,他對這個企業從1998年收購開始就一直持反對態度。遠、破、舊,企業觀念也非常保守落后。“我印象很深的是,當時這里邊有些人還動輒就講級別,說什么我是處級、我是科級,那真的是很奇怪的一種觀念,我們民營企業從來不會有這種想法。”樊平說,因此直到收購一兩年了他都還在勸夏朝嘉另作價格賣了四川飛球集團算了,收拾這么個爛攤子費時費力,還不如重新建廠來得快。
禾嘉內部對收購案不理解,來自外部的工作壓力也不小。當時的禾嘉以農業為主業,四川飛球集團方面也對夏朝嘉報以懷疑。“夏朝嘉又不懂閥門制造,收購飛球,不就是有錢嗎?”類似的風言風語沒少傳到夏朝嘉耳朵里。
然而,頂著巨大的壓力,夏朝嘉下了決心要把四川飛球集團救活。“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就是這樣,收了就認了,認了就會一直往下走。”夏朝嘉說,即便如此他也要全面改造飛球。
為了“救火”,夏朝嘉決定董事會完全保留飛球原領導核心,給予他們極大的信任和權利,再在此基礎上,謀劃下一步改造。
就在夏朝嘉躊躇滿志地準備著改造四川飛球集團時,西氣東輸管線建設正式啟動了。然而,在管線建設中必需的大口徑管線球閥這一設備,此時中國卻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制造,僅有的六家來投標的企業都是外企,價格也都非常高。
在此情況下,作為中國老牌球閥制造廠,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收到了一份來自國家機械工業聯合會的指示文件,要求企業對大口徑管線球閥制造攻關。
攻關任務更加堅定了夏朝嘉改造的決心。他開始推行大刀闊斧的改造政策。一方面,加速對飛球進行技術改造,另一方面全面介入與美國GE新比隆公司的談判,為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引進意大利全焊接管線球閥技術。
意大利全焊接管線球閥技術是世界上最 先進的一種長輸管線閥門。為了這套技術,四川飛球集團花費了巨資。進行技術攻關。
最終,8個月后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成功生產出了中國首臺40吋、600磅級鍛鋼全焊接球閥,被專家譽為“是中國閥門行業的里程碑”。 得知這一消息的夏朝嘉喜極而泣。這意味著禾嘉對飛球四年嘔心瀝血的投入歷程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2年9月,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參與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競標, 并順利入圍。最終入選的七家企業中 , 四川飛球集團高壓閥門廠是唯 一一家國內企業 , 其余均是國際該行業制造的“頂 尖高手”。
由于四川飛球集團的存在,整個西氣東輸的主管道的工程造價,整整降低了1/3。在西氣東輸重大技術裝備競標中,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外匯。
得益于攻關成功,四川飛球集團精心生產的全焊接管線球閥,也成功應用于“西氣東輸淮武支線”、“川氣東送”、“西二線”等國家重點工程,打破了該領域由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成為“以國代進”的典范。
為了進一步發展,四川飛球集團即將整體遷址到板倉工業園區。
全新的廠房、優越的交通條件、優美的環境...... 四川飛球集團將在此與自貢市共建閥門開發基地,將這里打造為中國最 大球閥生產基地。用了整整20年,夏朝嘉終于讓自己的首次并購之路圓滿完成。